【古典学译丛】帝国的边界:罗马军队在东方
帝国的边界:罗马军队在东方
The Limits of Empire: The Roman Army in the East
【以色列】本杰明·艾萨克 (Benjamin Isaac) 著
欧阳旭东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2018.4/pp. 712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古罗马帝国在近东地区的军事状况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式不同于以往那些将罗马对东方的控制仅仅归因于罗马君王的权力和罗马军队的残暴的简单化理论模式,而是综合考察了帝王的想法、当地民众的配合、帝国的法律和社会规范,以及该地区在军事占领下的实际状况等诸多方面。
在此基础上,作者艾萨克教授不仅特别检讨了利用考古文物进行历史诠释在方法论上造成的问题,通过运用大量或为人熟知或鲜为人知的材料,重新评估了罗马在近东取得并维持其统治的手段,同时还对已有的关于罗马帝国的某些摇摆不定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这些观点对于人们如何看待罗马用以保障其控制力完整性和扩张性的那些特点和机制所产生的影响。
可以说,本书对近年古罗马史研究而做的大量补充和修正,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学术成就,对于国内学界相关研究也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者、译者简介
本杰明·艾萨克(Benjamin Isaac),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古典学教授,以色列科学与人文学院成员。常年从事古希腊罗马史研究,并且还参与了对古罗马道路的测绘,以及为相关地区各主要语言的古代碑文建立语料库的工作。
欧阳旭东,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现任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专业领域为英语语言文化。现已编写出版了多本英语教材,并译有数本学术著作,如传播学专著《公关造势与技巧》,古典学专著《德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民主:结构、原则与意识形态》、《想象中的希腊:神话的多重语境》等。
目录
序言
修订版说明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罗马与波斯
第二章 整合与内乱
第三章 帝政时代的军队:占领军
第四章 公元4世纪的军队
第五章 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时期以后的敌人与盟友
第六章 东方的军队与平民
第七章 罗马老兵殖民地的军事功能
第八章 城市化发展
第九章 边疆政策——是否有所谓的“宏大战略”?
后记
附录一 犹地亚的罗马军队遗址
附录二 作为军队总部和帝国首脑住所的安条克
补记
参考文献
补充参考文献
文献缩略语
索引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精彩纷呈的著作,需要几篇书评才能充分评介作者所做的讨论……全书通过将当代事件和近代历史作为对比证据,使得讨论既生动,又透彻。
——《大英百科全书》
出色之作……研究者们如若忽略此书,需自担风险。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一项重要的修正性研究……将使所有的研究者们不得不……对那些长期持有的观点予以重新思考。
——《罗马考古学杂志》
引言摘要
关于罗马帝国的传统观点认为,罗马的共和时代是一个扩张时期,帝政时代是成功抵御蛮族进攻的时期,而晚期帝国时代则是在捍卫疆土和压缩开支两方面都做得不太成功的时期。过去历代的人们带着钦羡之情眼见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并未产生过任何道德上的怀疑和不安。欧洲的帝国主义者们坚信,由他们认为的优等文明(罗马文明以及他们自己的文明)来统治野蛮的土著不失为一件好事情。共和时代和帝政时代都是那么的令人心向往之,罗马在共和时代得到了坚强有力的扩张,而帝政时代局势稳定,使罗马能够保住扩张的既得成果。在我们现在这个充满怀疑、痛苦和平等思潮的时代,人们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崇尚一个不断扩张的帝国了。民族自决被视为是一种权利,而对这种权利的侵犯则被看做是有违道德。正因为此,现在对于罗马共和国的态度变得暧昧含混起来。这使得帝政时代那种和平的罗马成为我们仰慕的对象。从奥古斯都终止扩张的那一刻起,帝国在现代人的眼里变得值得称颂了,因为它保卫了文明不被蛮族摧毁,并由此为我们自己的所有成就奠定了基础。然而就奥古斯都来说,事实却并非如此。已经有人揭示了奥古斯都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从精神方面还是从事实方面看,都是一个侵略扩张的时期。即便如此,对于奥古斯都以后的帝政时代的观点仍然保留了下来。人们坚信帝政时代的成果之一就是建立起了一个边疆防御体系,使得帝国的民众能够生活在和平与安宁之中。于是就兴起了所谓“罗马边疆研究”。而且人们认为罗马的边境是一个可以拿来与现代国家用于将邻国军队挡在门外的国界进行类比的合适对象。
所以我们就有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或是类比的对象:罗马帝国与欧洲那些业已消亡的帝国,以及罗马帝国的边境与现代国家的边境。然而这些类比并不恰当。欧洲的那些殖民帝国均远离祖国,当地的土著人民生活在他们自己的环境中,殖民地也从未在真正意义上被并入宗主国。曾经的殖民大国现在在吸纳大量前殖民地民众进入其自身社会时遭遇难题,这也是一个最近才浮出的现象,属于后殖民地历史。而罗马帝国的扩张乃是通过一个个地征服和吸收与罗马毗邻的民族。在这些成为罗马行省的地区,民众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身份,而且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变成了罗马公民。那些较早的学者们忽略了所有这些事实,他们认同帝国的缔造者并崇拜罗马。而另一方面,现代的欧洲人并不赞同异国征服和对自由的压迫,之所以他们还能从帝政时代找到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乃是因为它被视为一个保护行省不受蛮族侵略的时期,就像现代国家可以合法地保卫自己的边界不受攻击一样。
我所具有的一个双重优势就是,我所生活的国家需要保卫其边界,但同时又是一个占领国长达20年之久。我并不是说这些因素是具备超出常人的洞识的前提——抑或保证,但却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研究罗马的历史学者们经常忽略了,一个帝国的军队从来就不是只有守卫边界这一个职责。它们既是国防力量,也是用于征服和占领的军队。占领军的任务与作战部队有根本的不同,但往往并没有一个独立而清晰的重组程序来标志从一种军队转变为另一种军队。占领军所从事的任务无论在军队荣誉还是一般的个人风采方面,很少有在道德上值得夸耀的东西。对异国的占领如果要做到符合现代文明标准的话,需要非常特别的相互制衡。而这些制衡在罗马帝国时代根本就不存在。研究罗马的历史学者们不应忽视的事实是,罗马军队在很多时候和很多地区都是占领军或是内部治安部队,他们应该尽量理解罗马军队对于那些在占领区深受被占领之苦的民众的影响。罗马军队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持统治者的权力。罗马所经历过的多场内战不能仅仅被看做是一些规则失调的事件而已。引发这些内战的都是这样一种情况,只有军队才能保证某位皇帝掌控国家大权,也只有拥有军队的对手才可能将他拽下皇位。当时既无国家安全警察,也没有大众的民兵武装,这些独立于军队之外的力量可以保证现代君王或独裁统治者拥有政治控制力。在罗马,这些功能有一部分是由军队来行使的,其活动焦点都在都城,因此不是本书的讨论对象,但是边疆行省人民的忠诚也很重要,而保证这种忠诚则是军队的职责。
在研究罗马历史的著作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罗马在公元1世纪或2世纪时,建立起了静态的防御线,从而转变为僵化的战略防御守势。其结果是“蛮族们”渐渐占取了先机。本书将用几章的篇幅来探讨的一个核心话题就是“边疆”的性质。我力图说明,帝国边界的概念无论从罗马人的眼光还是从历史视野来看,都不同于现代文献中所说的那种概念。帝国的政治边界作为一个概念是无足轻重的,而军事边界也从未被组织成一道“防御线”。帝国的边界,如果可以加以定义的话,乃是通过军事实力和军事行动来表达的。只有行省之间才有清楚划定的边界线,在我看来,这个不同的概念所造成的影响部分地决定了本书的内容安排。
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就是,罗马的外交和战争到底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我们往往很难判断一支军队到底是在防守还是在进攻。往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被解释为,其目的只是为了保卫业已获得的东西。同样,有时也并不能轻易判断一个进攻者是否真的是在打一场他自己选择的战争。研究帝政时代的历史学者们常常以为,罗马人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为了建立安全的边境这个目的。即便果真如此——而我在本书中的研究将证明事实并非这样——该观点也将事情过于简单化了。打仗需要有双方参与战争,而且双方都要有战争动机。在战事推进的过程中,交战双方的目的会随着战场上的情势发生变化,无论取得了何种战果,都有可能与之前的预期相去甚远。各方内部在目的和手段方面也许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所有这些观点看上去似乎并无多少特别之处,但却经常被研究帝政时代的历史学者所忽略。例如,他们的讨论往往局限于追问,图拉真(Trajan)征服帕提亚的意图是出于经济原因、还是为了建立安全的边境;是仅仅因其个人狂妄自大、还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除此之外,人们经常无需说明地假定对于罗马政权来说,行省的安全是它的首要关注点。
本书将就罗马帝国的一个特别的组成部分来讨论这些问题。在考古发现方面,帝国的东部边疆地区不像欧洲中部和西部边疆那样为人熟知,但偶尔也有很好的文献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澄清问题。本书并非是一部“罗马东部边疆史”,也不打算提供一个完整的参考文献目录。本书试图理清罗马在从高加索到西奈的帝国东方有什么目标,其目标包含哪些方面。书的内容没有按照历史或地理顺序,而是按照话题来安排。我希望本书能够让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同意,有很多问题都需要予以重新思考。我将讨论的对象首先是罗马与帕提亚的关系,然后是罗马与波斯的关系,在共和时代以后的罗马帝国主义背景下,军队如何充当了占领犹地亚(Judaea)和阿拉伯的工具,以及——另一个相关话题——罗马对沙漠地带的缓慢突破。之后我将试图讲述生活在罗马占领之下的平民生活。这包括用部分章节专门讲述驻扎在城市中的军队(这是东部行省中才有的独特现象),利用来自《塔木德经》(Talmud)中的原始史料讨论超乎寻常的税赋负担,以及对行省中开展帝国宣传活动的思考。本书将用两章来讨论罗马在有关地区的城市化政策:先讨论安置退役军人在推行帝国行省政策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探讨罗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支持程度。这里出现问题的同样是,罗马的帝国政府在这方面到底是积极作为还是消极应付,这构成了本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东部行省中的生活状态。在这里安全是核心问题,因为一个主权国家作为组织机构,要想取得成就首先就得看它是否能够成功地为其子民提供人身安全保障。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经济繁荣,但没有经济繁荣却可以有安全。之所以本书中并未讨论官僚机构和司法体系,有几个原因:这些主题已经在米勒(F.Millar)的全面研究中成为讨论对象,而且这些方面不能按地区独立拿出来进行研究。然而城市化的发展却可以按不同地区来展开讨论,因此我用了两章对此加以论述。最后一章是对罗马的政治和战略的总体讨论,即导致战争决策的动机和“边境系统”的功能。
相关推荐
罗马帝国的元老院
【美】理查德·J.A.塔尔伯特 著
梁鸣雁 陈燕怡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2018.5/pp. 760
The end.
长按二维码可以识别关注
—六点图书—
六点,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中是省略号,她象征着无限和绝对;
六点,时间上平分钟表盘,不偏不倚,蕴含“时中”之意;
六点,军事术语中即原点思想的战场风雨变幻,我自岿然不动